首页 > 自驾游 > 攻略 > 酒店如何开发会议旅游产品,如何拓展酒店业务

酒店如何开发会议旅游产品,如何拓展酒店业务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09 19:35:27 编辑:尖叫部落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拓展酒店业务

1.喝酒。呵呵...... 2.人际关系要广 3.经常去拉会议团 4.酒店的基础设施要跟上 5.酒店选择必须要在旅游城市 6.12个月要规划好每个月做什么业务

如何拓展酒店业务

2,旅游产品开发方法

1.多的去旅游;2.了解目的地住宿,景点,季节;3.性价比。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在云南的某个地方风景秀丽,可是地理位置很偏僻,鲜有人知.没有人来这里参观旅游,这样这里的旅游资源不就白白浪费了吗?就这样出现了旅游产品开发.公司通过媒体向外界介绍这里的风景以及文化.带动了这片土地的热情,形成了一个这样的景区.这里的产品就是旅游资源浮出水面.旅游产品不单这些还有比如来北京旅游,很难几天就看变所有的景点,就有一些公司把这些景致做成扑克牌在景区销售,会有很多人买带给好朋友.这也是一种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有文化\建筑等都可以是产品.就看你的观察力了!!!再见

旅游产品开发方法

3,如何开发具有特色的会展旅游产品

  参展商和观展者作为会展旅游当中的潜在旅游者,具有不同于一般旅游者的特点,他们的商业意识强,文化素质高,消费力度大,且时间观念强。他们参加旅游活动,通常有很强的独立性,不愿受人支配,旅游也只是发生在参展之后,只是就近或顺道旅行,追求的是放松、自由自在。因此,旅行社营销应该针对这些会展旅游者开发的旅游产品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旅行社设计的旅游产品要符合会展旅游者的需求。  由于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相对于传统的观光旅游,生态旅游、高科技旅游以及一些参与性极强的旅游项目对他们的吸引力就更大些。鉴于会展一般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举行,可以根据他们商业性极强的特点,推出投资考察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在旅游过程中,旅行社可以安排专业性咨询,提供当地的市场行情、法律法规及经济政策等方面的信息。还可根据这些旅游者独立性极强的特点,旅游产品广泛采取半包价、小包价等多种形式,使会展旅游者根据自身需要,机动灵活地选取相应的旅游产品,此外在日程安排上,也要以半日游、一日游、二日游这种中、短线游为主,以配合他们的工作计划。  其次,旅游产品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  每种区域文化都具有自身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因而形成了“一方风物一方人”的鲜明个性。一般说来,会展旅游者文化品位比较高。到异地旅游是想领略异地风情,如果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把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资源弃之不顾,不重视自己的文化结构,急功近利甚至于一味迎合游客心理、流于媚俗的层面上,这实质是对文化资源的一种糟蹋和浪费。  最后,会展旅游产品要打破地域界限。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各个会展城市的形象和存在都有着客观的必然性,而且每个中心都各有其功能和作用。特别是旅游地理、自然资源等方面更是各有千秋,只有靠众多区域的协作,打破景点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壁垒,把各方面的人、财、物以及各种旅游要素有效地组织利用起来,会展旅游业才可能更有吸引力。
convention tourism is unmatched by many traditional tourism products, as a "tourist crown jewels."
一般做的都是特色文化产品,是不是可以考虑商用的产品,比如市场资料、当地办事名录、商业地图之类的,这个也卖的起价格。

如何开发具有特色的会展旅游产品

4,在旅游开发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

在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历程中,2009和2013年无疑是两个值得铭记的重要年份。2009年底,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上明确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目标,要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3年初,由国家旅游局起草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以下简称《纲要》)经国务院讨论通过,旨在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建设。   理应“以人为本”  如果说《意见》为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标,那么《纲要》则是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在这两份纲领性文件中,均明确提出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理念,并在保障公民休闲时间、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建设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发旅游休闲产品以及提升旅游休闲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具体措施。  发展旅游业需不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答案是肯定的,同时也是必须的。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至5000美元时,就将进入旅游休闲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2008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2011年达到5000美元。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快速膨胀,昔日富裕阶层奢侈消费品的旅游正在进入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家,旅游业规模也迅速扩大。2011年,全国实现国内旅游约26亿人次,出境旅游达到7000万人次。旅游业不但是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其发展水平更是关系到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旅游业发展中应当也必须全面践行“以人为本”的原则,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游览服务设施的人性化建设,开发更多人性化的旅游服务产品,以提高广大民众的旅游休闲质量。   重视“以从业人员为本”  然而,如果深入解读《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可以看出其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是有缺陷的。  旅游业不但产业关联广泛,其发展中涉及到的“人”也较为多样。既有广大的旅游消费者,也有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者和旅游地的社区居民,更有为民众的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一线从业人员。  中国旅游业要实现既定的战略发展目标,既要以消费者为本,更要以从业者为本。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旅游产品的生产、传递和消费是通过人对人的服务来完成的,旅游消费者在旅游中需要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是由大量服务人员来直接提供的。德国慕尼黑企业咨询顾问弗里施指出,“没有员工的满意,就没有客户的满意”。这一法则同样适用于旅游服务业,没有旅游服务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的满意,就难以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产品,也就很难有旅游消费者的满意,“将旅游业培育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就可能沦为空中楼阁。  然而,从产品的供给和需求角度来看,不论是《意见》还是《纲要》,其政策措施的制定明显是以拉动旅游休闲需求、促进产业发展为导向的,而对旅游休闲产品的供给问题重视不够。认为只要增加了休假时间,改善了旅游服务设施,开发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国民旅游休闲生活质量就提高了,建设让国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旅游服务业就指日可待了。  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旅游政策的制定者们似乎忽视了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在我国,尽管服务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并不高。旅游业也并不例外,大量在酒店、餐饮、交通、旅行社、景区等旅游服务一线的员工,工资少,收入低,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和工作缺乏热情,导致旅游服务质量水准不高。
你在哪里啊?你那里有什么好的资源啊?哪里经济状况如何呢?你又有什么特长呢?

5,如何发展会展旅游

目前中国会展业的各方面发展远没有旅游业成熟。会展对旅游的推动更多表现在客观方面,而没有象旅游业对会展的推动那样积极主动。但随着会展业的发展,会展旅游就需要更多会展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去寻找恰当的切入点,积极主动地开展推动旅游的活动。所以,要将中国的会展旅游业发展起来,其关键就是如何去寻找旅游与会展互相推动的切入点,并且更深一层地理解旅游与会展的互动模式,然后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展旅游业。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北京会展旅游发展的一个案例。政协北京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委员提案答复(第0705号提案的办理报告)中指出,“北京由于是中国的首都,交通便利、信息渠道多,加上外语人才和机场设施等软、硬件条件,相对中国来说较为突出,有开展会展旅游的明显优势,但如果不抓紧,就会放弃这个优势。国外会展专家对北京会展旅游的暗访结论是:北京已经具备接待大型国际会议的条件。正因为会展旅游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北京市旅游局已经把会展旅游作为今后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来认真严肃地好……”。这个提案答复清楚地表明了,北京旅游局对于会展将是旅游业发展中新增长点这一点的认识,是比较早并且比较清晰的。在政策开路的状态下,北京的旅游局在会展与旅游之间架起了通畅的桥梁。除了对申办国际会议的组织机构提供培训服务以及各种旅游宣传光盘、书籍等实物支持外,在每一个国际会展申办成功后,旅游局会免费提供各种信息咨询及其他服务,比如,可以根据主办者要求提供住宿、餐饮、娱乐、旅游等各方面信息,甚至还可以出面对会展活动中的各消费场所进行价格方面的协调,为会展活动主办者做好服务。北京旅游局的理念和做法,是应当在中国发展会展旅游过程中大力推崇的。然而,在国内绝大多数城市,会展业和旅游业存在着脱节现象,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式可以用“外推”两个字来概括。所谓外推,单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即指会展活动将参展商、与会者和观展人员推向旅游部门,旅游企业滞后接待、被动受益;旅游部门在整体促销、配套服务等方面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旅游业对会展活动的支撑效果不明显。在外推的模式下,会产生以下一些弊端:1.在管理体制上,会展活动既没有归口给旅游部门统一管理与规划,也没有专门的会展管理机构提供指导,会议或展览主办者大都忙于申请审批和具体接待事务,很少考虑到同旅游部门合作;2.在市场促销上,由于行业多头管理、企业单纯利润导向等局限性,政府在组织会展公司和旅游企业联合开展宣传促销时存在很大困难,更何况没有专业会展管理机构来牵头;3.在活动内容上,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和相关服务,参展商、与会者及观展人员的主要目的仅限于参加或观看会展,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参与游览、购物或文娱活动,而且,即使有这类活动也是小规模的、自发的;4.在配套服务上,旅游部门提供给参展商及观众的服务主要是住宿和餐饮,文娱表演、购物向导和游览活动组织等服务项目明显不足;5.在展会效益上,会展活动给旅游企业带来的综合效益不够大,旅游业内部各行业的收益不平衡,住宿、餐饮、交通获利多,游览、购物、娱乐获利少,现有旅游资源尤其是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景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需要说明的是,国内有些会展业起步较早的城市正在积极探索会展活动与旅游业实现有效对接的道路,并已经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会议或展览活动,如1999 年在上海举行的“财富论坛”、99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第六届北京国际汽车展、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及一年一度的广交会等。会展旅游是否能够得到深度发展,取决于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对接关系状态,而其终极标准就是旅游业是否能够全程参与会展活动。我国会展业和旅游业之间的关系优化必须全力朝这个目标努力,建议可朝以后五个方面着手建设:1)鉴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会展业的明显旅游属性,在管理体制上,会展业可纳入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统一促销;2)在市场营销上,会展部门应和旅游部门协作,开展联合促销,即使是会展企业单独开展促销活动,也应将展会与城市及周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设施结合起来,这一点与第一个方面是吻合的;3)在客源预测上,会展部门应与旅游部门联合开展调研和预测,以增强展览会对参展商的可信任程度,但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专业观众,后者侧重一般旅游者;4)在配套服务上,旅游企业应积极为参展商、与会者和观众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服务,并尽量将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与大型会议或展览结合起来;5)在场馆后续利用上,除会展企业继续开展大型展会以吸引观众外,旅游部门可考虑将具有本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场馆作为都市观光的一个重要目的地,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文章TAG:酒店如何开发会议旅游产品酒店如何开发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