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景点 > 攻略 > 经济学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求经济学基础的论述题含答案

经济学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求经济学基础的论述题含答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31 20:43:20 编辑:尖叫部落 手机版

1,求经济学基础的论述题含答案

ZTMJADG

求经济学基础的论述题含答案

2,经济学基础题

1、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代表着一个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3、微观经济活动之和等于宏观经济活动。 4、资本包括货币,而货币不一定是资本。5、我们日常生活食用的食盐是富有弹性的商品。6、本国常住单位在国外生产要素的收入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7、从产品市场转到要素市场意味着从价格理论转到分配理论。8、需求定理表明: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商品的需求量会上升;反之亦然。9、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益越低。因为经济效益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10、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机制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即无效率的结果,这就是市场失灵。
楼主既然是在政府部门工作,那确实应该在这方面多懂一些,例如:福利经济学等。 其实,经济学基础很简单,入门也比较容易,如果你一点基础没有,那我推荐你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包括微观、宏观两本书,书中全是经济学基础知识,对于非专业出身的人恨有帮助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祝工作顺利!

经济学基础题

3,经济学基础模拟题 案例分析题

1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2  外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于它使得私人提供的数量与社会需要的数量出现差异。这可以由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及其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加以说明。  如果一项活动产生负的外部经济影响,那么该项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施加正成本,从而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反之,在存在正的外部影响的条件下,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  (或:如果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则该经济单位施加了负的外部影响;如果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则该经济单位施加了正的外部影响。)  如果厂商对其他经济单位产生负的外部经济影响,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大于社会的最优产量;如果厂商对其他经济单位产生正的外部影响,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小于社会的最优产量。  3矫正外部性政策的指导思想是,外部经济影响在内化,为决策者提供衡量其决策的外部影响的动机。这些政策主要有:  (1)税收和补贴,即向施加负外部经济影响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产生正向外部经济影响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收益的补贴。  (2)企业合并,即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  (3)明确产权和谈判。依照科斯定理,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就可以通过市场谈判加以解决

经济学基础模拟题 案例分析题

4,初级微观经济学试题英文

仅供参考:15. A 当政府制定一个低于市场均衡利率的利率“天花板”时,大家都会去贷款,因为在资金成本低,有获利空间,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信贷过剩。19. A 其他条件不变,需求曲线弹性越大,消费者剩余越小。20. A 其他条件不变,供给曲线弹性越大,生产者剩余越大。23. C 生产无效率将导致供给减少,价格增加,消除无效率可以增加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30. A 当产品需要的边际劳动力减少是,按常理产品的边际成本先随着减少,后因为规模收益递减而增加。32.A 经济规模的改变意味着固定成本的投入或减少,因此是一个长期问题。简单题我已经在另一个问题中回答过了。
1)c=rl*l+rk*k=2l+12 ……(i) 因为q=l^1/2*k^1/2=2l^1/2 所以l=0.25q^2 带入(i)故 c=0.5q^2+12 2)求q的全微分 dq=0.5l^-0.5k^0.5dl+0.5l^0.5k^-0.5dk 根据边际产量规律,应有 (0.5l^-0.5k^0.5)/(0.5l^0.5k^-0.5)=rl/rk=2/3 故有k/l=2/3 则q=l^0.5*(2/3*l)^0.5=2/3l 即l=1.5q 由(i)式,有 c=2l+3k=4l=6q

5,微观经济学的几个试题英文

答案:DBBD9题食糖的价格上涨了5%,这时的销售量下降了10%,这使得家庭作出——应该选择D,本题考查需求的价格弹性以及互补品,替代品的概念,A,B说的并不是该话题不能确定,C明显不能是同样的数量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会下降,这个需求曲线您不会不懂吧?32题考察边际技术替代率,企业的规模产量不变,当多增加1单位劳动量的时候,资本投入少两个单位,这样求编辑技术替代率就很简单了。MRTSLK=-dK/dL 这个公式是加总的函数概念,d当宏观看做变化量,就可以用来接这种简单的题目,就是-(-2)÷1=2,答案就是B。36题这个是概念题,考察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有哪些?这个你看过书就应该会哦~这个让你选出完全市场短期的均衡AR=MR=P,答案选择B。40题用上面那个公式去解决40题啊,选择D。这个绝对是初级微观的难度英语要好好学啊……有问题追问
1)c=rl*l+rk*k=2l+12 ……(i) 因为q=l^1/2*k^1/2=2l^1/2 所以l=0.25q^2 带入(i)故 c=0.5q^2+12 2)求q的全微分 dq=0.5l^-0.5k^0.5dl+0.5l^0.5k^-0.5dk 根据边际产量规律,应有 (0.5l^-0.5k^0.5)/(0.5l^0.5k^-0.5)=rl/rk=2/3 故有k/l=2/3 则q=l^0.5*(2/3*l)^0.5=2/3l 即l=1.5q 由(i)式,有 c=2l+3k=4l=6q

6,几道经济学的试题速求解答

1.就是说粮食大丰收,粮食市场供大于求,粮食价格就会下降,那么在农民的产量一定且全部卖掉(卖不完更是这样)的情况下,个体农民的收入就会降低。在粮食歉收的年份,粮食市场供不应求,粮食价格上升,“末“指的是工商业,就是生产者(也可包括销售者),收购粮食的成本加大,由于短时间内产品价格变动慢于成本价格变动,就会压缩企业的利润。2.这个叫做外部效应。指的是一经济主体的行为会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影响(可好可坏)的现象。如果是好的影响,这一般不需要解决,如果是坏的影响,那么可以通过对排污进行收费(可以通过政府来执行),或者说是排污权的转让(可以在两个个体之间进行)来解决此问题。3.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5020亿美元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4530亿美元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转移支付+政府给居民的利息=371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3130亿美元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非使用价值。简单的说就是商品可以拿来交换是因为他有价值,而非能够使用,空气有使用价值,但却没有价值,故不能交换。 商品的价值是要在交换中体现的,商品必须能够交换,才叫商品,才有价值。、 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区别第一,二者的含义不同。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价值。第二,二者体现的关系不同。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二者在商品中的地位不同。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的属性,因而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因而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第四,二者在商品中的作用不同。不同的使用价值决定了不同的商品需要交换;而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决定了商品交换的比例。

7,经济学基础论述题

以上论述题目实际上说的是凯恩斯“节俭的悖论”,“节约悖论”是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节约的悖论是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推导出来的结论,它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是存在的,是短期的。长期中或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在,节约的悖论是不存在的。 “节俭的悖论”这一命题的成立需要以下前提条件。首先,经济中存在着非自愿失业,即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这就是说,当整个经济具有过剩的生产能力 以及大量产品积压时,居民消费的增加,会使积压产品减少,从而降低了过剩的生产能力,由于积压的产品并不计入国民收入的核算,所以积压产品的减少必然会增 加以现存方法核算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节俭的悖论这一命题之所以被人们广泛地接受,这其实是一种刺激萧条经济复苏的方法。当非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得不到满足 时,这一命题便不能成立。 其次,凯恩斯“节俭的悖论”这一命题其实是针对静态经济而言的,即短期分析,从长远来看,居民的消费是及其稳定的。刺激消费,只会使两部门(消费品部 门和资本品部门)结构的调整,而不会改变总体国民收入。根据货币经济学宏观经济模型,高经济增长率来自于居民较高的储蓄率、低资本市场投资比率以及银行的 低准备金率(即很低的储蓄过消费的改变只会改变两部门经济剩比率),从而导致高的利润率,刺激投资,增加国民收入。从长远来看,经济会慢慢达到充分就业 的,那么从长远来看,奢侈浪费对经济是很不利的,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盲目增加消费刺激生产的唯一结果是通货膨胀。为什么呢? 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消费的增加会导致一下结果。a,一部分消费品的价格上升,部分消费者会持币待购;b,资本由资本品部门向消费品部门的转移,从而提 高消费品的成本(消费品部门工人的工资);c,消费品部门利润率升高,资本品部门利润率下降,从而相互抵消。由此可见,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刺激消费不会 改变整个经济的利润率,从而也不会改变整个经济的国民收入,唯一的结果是使得消费品的价格上升,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节俭的悖论是在萧条经济下提出来的发展经济的论断,该论断在非萧条经济下是不适用的。
失业会产生诸多影响,一般可以将其分成两种: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  失业的社会影响虽然难以估计和衡量,但它最易为人们所感受到。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的稳定。没有收入或收入遭受损失,户主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将因此而受到损害。  失业的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理解。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衰退期间的损失,就好像是将众多的汽车、房屋、衣物和其他物品都销毁掉了。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因此,丧失的产量是计量周期性失业损失的主要尺度,因为它表明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文章TAG:经济学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经济经济学基础

最近更新